听校长说 | 如何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学生?

在从事教育21年的职业生涯里,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:
什么是好的教育?
有人说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,顺利进入名校是好的教育。也有人认为,好的教育是注重品德的教育。
卢梭在《爱弥儿》中说:“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: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,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,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”。对于这个问题,可谓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拥有幸福的勇气与能力,即使遇到困难、挫折与悲伤,依然愿意前行,幸福快乐地度过人生。我的想法与李志永校长、李懿慧校长不谋而合,因此在创办明德学院时,我们把培养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学生作为学校的教育使命。
幸福是什么?
英文 “幸福” (happiness)一词源于冰岛语里的happ, 其意思为运气或者机会。同时也是 “偶然” (happenstance) 这个词的来源。如果只有靠运气才能获取幸福,那么幸福就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,而我坚信幸福是种能力,人人可以习得,人人皆可幸福。
在东汉·许慎《说文》中,“幸”为 “吉而免凶也”,“福” 为 “佑也”,两字连用就是 “祈望得福”的意思。然而,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,在逆境中人们也可以获得幸福。我比较赞同哈佛大学沙哈尔博士给幸福下的定义。他说,“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。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,属于当下的利益;意义则来自于目标,一种未来的利益”。
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、学习力、感知力,学校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幸福生活能力呢?
明德学院独创了“OREAL”幸福法则,只要遵循这个法则,学生就会不由自由地发出这样的感叹,“Oh, Real.”哦,这是真的,幸福原来如此简单!“OREAL”是五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,下面我将为您揭秘它们的含义。
01. O—Objective 设立目标
在幸福的定义中,我们提到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,而意义则来自于目标。
做一个幸福的人,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,然后努力去追求。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座大山,那些没有目标的学生,不知该何去何从,会感觉迷茫痛苦。
而如果把登上山顶作为目标,学生就会知道前行的方向,给自己一个承诺,同时也向自己及他人传达克服困难的信念。
然而,如果学生只是把尽快登上山顶作为目标,他就无心欣赏沿途的风景,崎岖的山路也会让他烦恼不已,爬山自然就变成了一件痛苦、乏味的事情,他多半会选择中途放弃。即使强迫自己爬上山顶,也毫无幸福感而言。
但如果爬上山顶并非第一要务,在确定正确的方向之后,学生便开始轻松愉快地享受这段旅程,而不会被前面的山路所困扰。
心理学家戴维.沃森强调了旅途的重要性。他说,“为实现目标的奋斗过程,比达成目标更能带来幸福和积极的情绪影响”。目标是意义,不是结局。
在明德学院,每名学生配有一位人生导师,导师由学校领导和教师担任,包括我和李校也会亲自带学生。导师每周与学生沟通一次,导师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目标的意义,并指导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。我们认为好的人生目标应该具备以下四个属性:
1) 自发性
目标并非一成不变的,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导师每周会让学生复盘计划执行情况,也会指导学生在月末、学期末、学年末做大的复盘,与学生一起分析目标达成情况,学生取得了哪些进步,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改进,目标的挑战难度是否适合等,学生可以对目标进行修改。
正如前面所说,目标是意义,不是结局。
02. R—Respect 彼此尊重
古往今来,人们一直在倡导尊师重道。尊重是相互的,老师也要尊重学生。
那么什么是尊重?
尊重(Respect)来源于拉丁语“Respicio”,含有 “看”的意思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.弗洛姆说,“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。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。”
所以,老师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,正如同我们可以把人带到水边却无法强迫其喝水。老师要意识到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,老师要发现其闪光点,并帮助其成长发展,这才是尊重。有了老师的尊重,学生会接纳自我并找回幸福的勇气。
老师该如何尊重学生呢?在明德,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:
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?
3)在学生管理方面,老师给予学生自主管理的自由。
明德学院的学生要拥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,无需提醒的自觉,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,为别人着想的善良。学生要严格遵守十不行为规范,除此以外,学生有很大的自主管理空间。例如,他们可以制定学生正向行为规范,可以设计学校吉祥物、校服、课间操,自行成立社团、学生会等。
03. E—Experience 人生经历
如何对待过往的经历对一个人幸福与否有很大的影响。
经常有学生跟我吐槽,现在某个学科学得不好,是因为当初这个学科的授课老师严格批评过他,导致他自信心下降;有的同学因为之前被人嘲笑过,所以变得自卑,郁郁寡欢;还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,而变得叛逆……面对过往的不幸经历,许多学生选择谴责可恶的他人,倾诉可怜的自己,但这并不能解决问题。
明德学院的老师会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过去,告诉他们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去发生了什么,而在于“现在的自己”赋予过去怎样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,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人生可以由自己选择。
学生也会发现明德的高中生活是一种快乐幸福的人生体验。美国前总统本杰明.富兰克林曾说:“告诉我知识,我会忘记;传授知识给我,我也许会有印象;只有让我参与进来,我才能学会。”
明德倡导体验式教学,课堂以学生为中心,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项目式学习中,学生的分析力、创造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、评判性思维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将得到大幅提升。
明德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选修课、社团活动、公益活动、竞赛活动。疫情过后,每个月我们会带学生外出活动一次,每个学期带学生游学一次,正所谓读万卷书,不如行万里路。世界那么大,那么美,我们要带学生一起去看看!
04. A—Attitude 人生态度
沙哈尔博士用四种汉堡模型代表四种不同的人生态度,并阐述了它们与幸福的关系。
明德学院的导师们会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,判断自己属于以上哪种类型,并帮助学生向感悟幸福型转变,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、感受持久的幸福快乐!
05. L—Lecture 幸福讲堂
明德学院还致力于打造一支学习型幸福团队,因为紧张、焦虑的老师无法培养出拥有幸福生活能力的学生。
我们会定期为教职员工、学生举办幸福讲堂,邀请相关专家做主题讲座;推荐幸福书单,成立读书分享会,让大家分享彼此的感悟心得。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,明德的老师、学生一个都不能少。
小结
亚里士多德说,“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,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”。我们相信“OREAL”幸福法则能让学生在明德度过幸福快乐的高中生活,带着幸福的勇气与力量,他们将自信从容地步入心中理想的大学殿堂,开启一段新的幸福旅程!他们也会将幸福传递下去。
正如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所说,“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。
发表评论
想要加入讨论吗?请自由发表意见!